讓我們從一個笑話開始。建國初期,一位師長的父親從農村返鄉。每一次吃飯的那時候,師長一直著手電話,囑咐飯堂送某些飯食回來。當他離開時,老師問他想帶什么。他指著電話說我想要這個。
盡管老師很困惑,他還是摘下了電話,讓他父親拿走了。老人一回到家,就迫不及待地自豪地告訴妻子:“好吧,我會帶一個孩子回來?!?。這個寶貝抓到并對著它打了幾次招呼,馬上就會有魚送來!
這個笑話揭示了一個人不能只學習膚淺的文章。曾經風行一時的CIS設計是否說明了這個問題?那么,什么是真正的企業文化?老實說,這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一個問題。但我認為從培訓、咨詢和實踐的經驗來看,我仍然可以談一些個人感受——也就是說,真正的企業文化并不膚淺。
企業文化引入中國商界已經有幾十年了。許多企業仍然無法理解它的真正含義。他們甚至擺出許多炫耀的姿態,比如畫貓和畫老虎。有人懷疑會出洋相。人們覺得這樣那樣的公司在從事企業文化,好像這樣的公司真的有文化內涵。這從大多數國有企業把企業文化工作交給黨委和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就可以看出。在企業文化的總結中,有些員工從事娛樂和體育活動。他們既勇敢又樂于助人。他們向雷鋒和其他人學習。這些企業還沒有發現企業文化的真正含義。他們只是把過去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設、甚至黨的建設的一些內容放到了企業文化的“大籃子”里。因為他們沒有領會企業文化的真正含義,企業文化在這些企業中只是一句口號。
從這個意義上說,我不認為真正的企業文化是膚淺的。雖然有些企業似乎為“建設企業文化”做了很大的努力,場面非常熱鬧,但我認為這只是在認真做些膚淺的文章。如何才叫不做表面文章?
筆者認為,搞好企業文化建設也可以用一句今天流行的話來說:這也是一個頂級工程。為了培養良好的企業文化,企業老板必須首先具備較高的治理水平,包括扎實的治理理論、豐富的實踐經驗和到位的個人素質。
一方面,老板應該認識到企業文化應該從企業管理的每一個環節入手,動員員工做好基礎管理,然后部署投資、產品、營銷等更高層次的發展戰略,這樣企業才能把握市場機遇,獲得長足的發展。企業經過多年的磨礪和發展,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企業文化應運而生。另一方面,老板的素質、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對企業文化有很大的,有時甚至是決定性的影響。
當然,企業文化的概念是指企業集團價值觀、理想信念、目的目標、行為模式等的綜合體現。這里當然包含了公司一般員工的組成,但是企業的領導,關鍵是高層領導在企業文化形成中的作用絕對是最重要的。